亚当斯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侃天下打脸400架专机赶往英国商量减排 [复制链接]

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世峰

11月1日,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国会议(COP26)上,即将79岁的美国总统拜登在会场上又打盹了,相关视频引来网友一阵戏谑。

然而,紧迫的现实是,拜登可以打盹,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步伐却不能放缓。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言: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国来说,COP26的失败不是选项,而是死刑判决!

10月31日,在英国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开幕。(新华社)

为什么是1.5℃?

10月31日上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在意大利罗马落幕,G20呼吁采取“有意义和有效的”行动,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以内。

在年12月通过的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中,各国领导人表示,“致力于实现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低于工业化水平前2℃的水平,并努力将其控制在1.5℃的水平”。在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1.5℃目标是“国际规范”,并呼吁各国提高减排目标,到年实现净零排放等。因此,现在1.5℃实际上已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年10月发布的《1.5℃特别报告》举例说明了气温上升1.5℃和上升2℃时对地球环境产生的影响有何差异。即使上升1.5℃,预计也会有70%至90%的珊瑚礁消失,而上升2℃时,将有99%的珊瑚礁消失,全球珊瑚礁会遭到毁灭性破坏。

报告列举了对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各种影响。比如,“至少5年就会遭遇一次极端热浪的全球人口”将由14%增至37%,“海洋渔获量的减少”将由万吨增至万吨,“北极圈永久冻土融化面积”将由万平方公里增至万平方公里等。如果上升1.5℃,北冰洋夏季海冰消失情况为百年一遇,而若上升2℃,则将变为十年一遇。此外,报告预测,正在产生巨大威胁的海平面上升问题,在上升1.5℃时,预计海平面上升幅度为40厘米,而上升2℃时则增至46厘米。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COP26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新华社)

小岛国首当其冲

签署《巴黎协定》的每个国家都做出了减排承诺,并商定每隔五年做一次进展评估,回顾成就、发现问题,以确定下一步的部署。

11月2日,古特雷斯在COP26发表演讲,指出按照目前各国制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与产业革命前相比上升2.7℃。从海洋深处到高山顶峰,从融化的冰川到无情的极端天气事件,全球各地的生态系统和社区都在遭受破坏,“COP26必须是人类和地球的转折点”。他警告,如果此次COP26失败,各国将不得不陷入“重新研究抑制全球气候变化对策的尴尬境地”,不是每五年一次,而是每年一次。

古特雷斯还以岛国为例指出,对于小岛国和发展中国家来说,COP26的失败不是选项,而是一种死刑判决。他呼吁各国选择保护未来,拯救人类。“我们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是停止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还是依赖化石燃料而停止我们的脚步。”古特雷斯强调,必须保持1.5℃的目标不变。为此,在减排方面必须具有更大的雄心,并且立即采取具体行动,从而到年将全球排放量减少45%。

科学家们警告,世界需要在年前将全球碳排放量减半,到年达到净零排放,以防止气温上升超过《巴黎协定》定下的2℃“红线”(目前已升温超过1.2℃),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最坏影响。未来数十年,气候变暖的加剧将使地球上的大部分冰雪融化,海平面升高,大大增加极端天气发生的可能性和强度。

英国格拉斯哥中央火车站内,一名男子在宣传板前拍摄。(新华社)

城市或平均升温4℃

曾任英国气候变化问题委员会主席的特纳认为,“实现1.5℃目标的可能性为30%。”据日本放送协会(NHK)报道,世界气象组织(WMO)的分析显示,年亚洲平均气温创下观测史上的新高。

这份首次分析亚洲整体气候变化现状的报告指出,年亚洲平均气温高出世界0.5℃左右,创下过去多年来的新高。这一平均气温比年到年的30年间高出1.39℃。

报告显示,越偏北的地区,气温与平均气温的差别越大,在靠近北极的西伯利亚地区,局部地区的夏季最高温一度高达38℃,比过去30年的平均值高出5℃以上。此外,在喜马拉雅山脉等高原地区还出现了冰川退缩。报告指出,由于洪水、干旱、台风和热带气旋等气象灾害,在整个亚洲地区已导致大约人丧生,受到影响的人估算多达万。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1月3日发布了与美国洛基山研究所合作编写的《战胜高温:城市可持续降温手册》,旨在提供一份帮助全球城市降温的参考指南。该手册指出,全球城市变暖的速度是全球整体平均速度的2倍。如果温室气体继续保持高水平排放,到本世纪末,许多城市的气温可能会升高4℃。即使在全球变暖1.5℃的情况下,也可能将有23亿人受到严重热浪的影响。

报告描述了城市如何由于“热岛效应”而迅速变暖。随着发展中国家数百万家庭未来几十年购买空调,年到年空间制冷的能源需求预计将增加2倍。

出席COP26的英国首相约翰逊与美国总统拜登。

口诺而实不至

11月2日,COP26正在如火如荼地召开之际,英国《每日电讯报》一则题为“格拉斯哥上空弥漫着伪善和热浪”的报道,直指乘坐专机参加此次大会的各国嘉宾和企业家们。

据悉,参加COP26的专机或私人飞机数量约为架。《每日电讯报》以“美国总统拜登作为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进行了计算,“空军一号”和伴飞的4架大型喷气式飞机往返于美欧之间,产生约0吨二氧化碳。当地媒体称,这些乘坐专机的嘉宾们是“最大的伪善者”。

拜登10月29日访问罗马期间,85辆汽车组成的“超长”车队在罗马街头行进的画面也引发热议。拜登在参加COP26前的这一排量惊人的“污染之旅”,被不少媒体称为“教科书式的虚伪”。

无独有偶。作为COP26东道主的英国首相约翰逊在11月1日的大会致辞中强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时,光有口号而没有行动是毫无意义的”。约翰逊一边信誓旦旦,一边却我行我素。据英国《卫报》报道,约翰逊从格拉斯哥返回伦敦时,不会乘坐耗时4个半小时的火车,而是乘坐排放量更大的专机。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是乘专机抵达格拉斯哥的,而且,她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到法国巴黎、英国伦敦等短距离出行,一半以上都是乘坐租赁的飞机。美国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此次参会也是乘坐私人飞机。

英国环境活动家芬奇表示,“私人喷气式飞机在所有运输手段中污染度最高,打着参加抑制气候变化会议的旗号,来往却使用专机是完全错误的行为。”

一只被绳索悬吊的毛绒企鹅出现在COP26休息区。

机会之窗正在关闭

据测算,要将升温幅度控制在1.5℃以内,人类总计还可以排放亿吨二氧化碳。按照目前的速度,这一“碳预算”将在8年后耗尽。如果按2℃的升温幅度计算,该“预算”也仅能维持25年左右。

据英国《卫报》报道,18个太平洋地区国家中,三分之一国家的领导人因防疫隔离要求而未能出席COP26,这些国家恰恰是受气候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平均海拔只有1米,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地球气候报告》,包括马尔代夫在内的海拔高度较低的岛国,很可能会在2年被海水淹没。

法国《世界报》报道,如果像欧盟承诺的那样在年实现碳中和,就必须变革电力系统,关闭燃煤电站,停止使用燃油汽车,用热泵取代暖气,发明新的钢铁和水泥工艺……这是既庞大又昂贵的工程。麦肯锡咨询公司详细分析计算了75个部门的数据后得出结论:到年要实现碳中和,仅欧盟每年就需要近1万亿欧元的投资。

据路透社报道,发达国家年曾誓言在年起的五年内,每年投入0亿美元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不过,加拿大和德国在COP26前准备的一份行动计划中宣称,要到年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印度环境部长亚达夫10月27日称,印度将在COP26上为“气候正义”而战,设法让富裕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所实施的措施埋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施泰纳警告:“将全球升温限制在1.5℃的机会之窗正在关闭,这是我们确保人类和地球未来的唯一途径。”

出席COP26的各国政要参加合影仪式。

部分国家和组织碳排放目标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年前实现碳中和。

◆美国:到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年减少50%,年实现碳中和。

◆欧盟:到年碳排放相比年的水平减少55%,年实现碳中和。

◆英国:到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年至少降低68%,到年实现净零排放。

◆日本: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年减少46%,年前实现碳中和。

◆韩国:到年实现碳中和。

◆加拿大:到年使碳排放水平较年减少40%至45%,年实现碳中和。

◆巴西:在年前杜绝非法砍伐森林,到年实现碳中和。

◆澳大利亚: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俄罗斯:力争在年实现碳中和目标。

◆南非:到年把温室气体排放量控制在5.1亿吨以下。

◆印度:年前减少碳排放亿吨,到年实现碳排放净零目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