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敦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1983年国际会议上被请出场外,中国代表
TUhjnbcbe - 2023/5/8 22:24:00
北京知名皮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al/150702/4648926.html

年12月30日,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出现在南极洲乔治王岛上,标志着我国第一座南极考察站正式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成就。

作为那支南极考察队的领头人——郭琨,却不由得泪盈满眶,感叹:“中国终于能在国际会议上扬眉吐气,一雪前耻了。”

他之所以会说出这番话,要从两年前关于《南极条约》国际会议上的“请咖啡”事件说起!

令人垂涎的南极大地

图源网络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各个国家在物力和财力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损耗,需要资源开发及经济贸易的往来。

但是,国际上对于反法西斯的呼声日渐高涨,某些推崇侵略主义的国家无法再打其他弱势国家的注意,他们灵机一动,竟然把矛头对准了无人之地——南极。

绚丽的极光、白色渺茫的雪山,以及憨态可掬的企鹅等等,这些是南极的象征。但是相较于北极的酷寒,南极算得上物产丰富。

图源网络

一方面是大面积冰雪覆盖地区,蕴藏着近83%的淡水资源,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以及矿产资源,堪称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宝库”。

比如,南极的煤矿资源储存量能达到亿吨,铁矿储存量足够全世界开放利用年时间。石油储存量高达千亿吨,天然气更是将近几万亿立方米,另外,南极磷虾的每年捕捉量更是达到1.5亿吨。

图源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南极的特殊环境,俨然是一个天然的冰箱。能满足很多国家在这里建设低温实验室,有助于电子机械方面的研究,尤其是陨石资源丰富,也是提供了必备的实验环境。

图源网络

对于这么大一块肥肉,各个国家闻着味儿就过去了。他们先是通过冒险者的带领,发现了这块处于地球上最偏远位置的大陆,然后在南极上肆无忌惮地开发资源,捕捉海鲜类,以至于造成过多浪费,肆意破坏南极的天然环境。

对于某些国家来说,他们信奉着一套“先到先得”的理论,因此在南极这片未曾有人涉足的大陆上画上分割线,企图占地为王。

图源网络

最先驶进南极圈是挪威探险家阿蒙森,他只是揭开这片大陆的神秘面纱的第一人,称得上南极探险的先驱。

而后英国、法国、日本、新西兰等多个国家的探险家们得知消息,一哄而上,掀起了“瓜分”南极的热潮。

但是,南极这块土地从来不是某个国家的所有物,它属于全世界及全人类。很快,美、苏两个大国对企图占领南极的国家进行制裁,其他国家也纷纷谴责。

图源网络

不过,作为拥有巨大物产的南极而言,如果荒废着不管,势必会造成资源浪费,这也是得不偿失,不如合理合法地进行开采利用。

年12月1日,美、英、苏、日、法等12国家联合签署了《南极条约》,允许世界各国对南极进行开发,但不允许进行*事行为与领土扩张。

另外,在南极上的任何行为都必须要经过全体协商过投票决策,其他国家必须加入协商国行列,才能踏入南极,进行考察等项目,否则会受到国际法庭的裁决。

图源网络

对于中国而言,早在20世纪初就有考察南极的计划,但由于人才不足以及科研水平的落后,直至年才建立起国家海洋局,正式开始南极考察的项目。

很快,我国获得联合国席位后不久,也成为《南极合约》的缔约国之一。

年9月23日,《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召开,出席会议的国家有16个协商国,及9个缔约国。

图源网络

当时,我国派出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郭琨与司马俊、宋大巧一同参加代表中国,出席会议。

他们一行人兴高采烈,本以为会是一场盛大的学术研讨会,但没想到如坐针毡,到手的资料只有寥寥几张,而且都是早已经得出的信息,没有研究的必要。

更让郭琨想不到的是,在谈到重大议题的时候,几位协商国的代表竟然说要请所有缔约国的代表人出去喝咖啡,其实就是带离现场,不让他们参加讨论,连表决的结果都未曾告知。

郭琨

要知道,我国当时的国际地位虽然不如现在,但也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是不容被忽视的存在。因此,郭琨气冲冲地找到《南极条约》协商国总代表,希望能讨个说法。

然而,他们却一脸不屑地说:“中国跟其他缔约国一样,从未踏上南极,我们为什么要把得到的资源信息与你们分享呢?”

图源网络

原来,所有缔约国只有参加旁听会议的资格,但没有举手表决的权利,更不会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说到底,这只是那些有钱有势的国家做的表面文章,实际目的是为了独占南极那块风水宝地。

在堪培拉会议中,三位中国代表被连续请出去多次,几乎搜集不到任何有利的线索,更别说为我国的国防建设添砖加瓦,这样的“冷板凳”待遇,着实让全体中国人感到屈辱。

郭琨

尤其是一心向学的郭琨及其他两位科学家,他们最后一次被“请”出场后,双眼噙泪,心中交织着失落与不甘,叹口气说:“我们必须自强,登上南极,扭转这不公平的待遇。”

但是,南极探险是我国从未涉及的领域,经验不足意味着出现的问题都是始料不及的,没有准备就有可能会付出生命。

正当国家海洋局领导犹豫不决时,窝了一肚子火的郭琨站了出来,喊道:“我愿意做探险的领队人,为祖国夺回应有的国际尊严。”

满怀热血的青年们

图源网络

相较于其他国家在南极上大展身手,我国确实落后了不少,但“落后就要挨打”的痛苦经历是无数国人永远无法忘怀的悲痛历史教训。

因此,中国建立南极考察站的决定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是国家的目标,也是中国人民的期望。

年11月20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等国际机构的紧锣密鼓的安排下,终于组成一支人的南极考察队,其中有科学家、*人、建筑工人、记者等船员们,而郭琨则担任领队。

图源网络

考察队的成员们已经详细地了解过对于这趟任务的艰难程度,他们还纷纷签下了“生死状”,大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意思,尤其是郭琨,他说:“如果我死在南极,请你们就地埋葬我,碑上写‘这是一位中国人’。”

图源网络

为了确保旅途的安全,他们一行人乘坐“向阳红10”号船和“J”船。而“向阳红10”是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第一艘科学家考察船,船身重达万吨,理论上能够抵抗南极的恶劣天气。

图源网络

另外,为了预防突发事件的出现,考察队携带了近吨的物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郭琨带着一行人登上船只,朝着那片神秘大陆驶去。但是,路上的风险却让他们差点有去无回。

刚开始,由于海上风浪的问题,有些船员们的晕吐反应强烈,并且频繁失眠,严重时出现休克的状态,甚至四肢抽搐,丧失自理能力。

郭琨

郭琨立下铁令:每位成员必须要保证一日三餐,要运动,保持正常的身体损耗,以便于尽快入睡,维持身体健康。

然而,船只的颠簸情况,已经严重到让人痛不欲生,有好多人都哭诉:“还不如死了算,宁愿跳进海里,也不愿受着这种罪。”

郭琨

渐渐地,船上的流言蜚语多了起来,传到了郭琨的耳朵里。他立即召开动员大会,说:“我们是为了国家而来,如果轻而易举地放弃,这与逃兵无异,难道你们忘记了多少革命先辈们为我们的现在而付出生命的惨痛历史吗?不到最后一刻,我们绝对不能放弃。”

图源网络

慷慨激昂的演讲词,振奋了每一个考察队员的精神,他们不再抱怨,强忍着身体的剧烈不适,越来越坚定自己的目标。

当时,考察船上流传着一句话:“一蹶不振,二目无神,三餐不进,四肢无力,五脏翻腾,六神无主,七上八下,久(九)卧不起,十分难受。”

然而,简单的晕船反应已经足够令考察队员难受,那号称“魔*西风带”之称的暴风圈,直接让船员们感受到死亡的威胁,尤其是那一层十多米的大浪,足够让一艘小船无葬身之地。

图源网络

在队员的相互鼓励下,他们咬牙坚持着,甚至睡觉时都用绳子将身体与床板绑在一起,只为不被风浪卷翻在地。

历经苦难,考察队员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当看到面前的一座座高山时,他们苍白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兴奋地交谈着:“快看,那是冰山,我们已经抵达南极。”

图源网络

不过,考察队员没有高兴太长时间,就被南极考察站的选址工作给绊住了。

按照出发前的计划,他们本打算在沿岸地区建房,能有充足的淡水资源,而且土地的软硬程度适中。

然而,我国的考察队事先选定的地址,却被抢先一步的乌拉圭考察队插上了他国的国旗。我们只能“哑巴吃*连”,再次寻找适宜的地方。

图源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我国抵达南极的时间是12月25日,南极的夏季会在次年三月末结束,而我国考察船并非破冰船,必须要在海面结冰之前离开。

这意味着考察队只有三个的时间,要完成选址,建造,通电等一系列工作过。

因此,考察队队长郭琨作出决定:“速战速决,利用一切时间。”

图源网络

很快,考察站的选址定在了菲尔德斯半岛南部,队员们随即着手准备建造。他们徒手运送物资,一步步地构建起考察站的雏形。

因为刚开始没通电,也没有坚实的遮蔽物,他们只能睡在帐篷中,被雪压倒或者被狂风吹跑都是常有的事情,但他们依旧坚持着,用臃肿的身体搬运着重物。

那时,考察队的队员们最常有的感受是饥饿、寒冷、疲劳。他们连轴转二十多个小时后,倒头就睡,每个帐篷内都能传出震耳欲聋的呼噜声,让人格外心疼。

图源网络

但是,辛苦付出的同时,考察站也逐渐通电,45天后竣工,足足比其他国家快了半年多的时间。

郭琨眼眶通红,抚平整齐的五星红旗,说:“这座考察站取名为‘长城站’它是我国第一座,但绝对不是最后一座。”

考察队员们欢欣鼓舞,而最激动的要数郭琨,他再次申请,要代表中国参加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第十三届《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

图源网络

年10月7日,以“中国速度”闻名的“长城”考察站成了各个协商国与缔约国之间讨论的焦点,而郭琨作为协商国代表在重大会议上发言,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也使他的声音越来越洪亮。

中国一雪前耻后,并没有将得到了科研资料像他国般藏着掖着,而是大大方方地分享出来,展示了绝对的“大国风范”。

后记

图源网络

如今,我国在南极已经有四座考察站,分别是长城站、泰山站、中山站、昆仑站,其中昆仑站是最新建的,处于南极最高点,这也算是我国科研能力由无到有的绝对展现,令很多国家不得不虚心请教。

年,郭琨作为“中国南极考察事业的开拓者”,在北京病逝,享年83岁。他终其一生为科研事业作出的贡献,令国人感慨,也让世界震惊。

图源网络

“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范围之内。”那面年飘扬在南极上空的五星红旗,就是这句话的最好证明。

国家强大是所有国人的底气,也是在国际上赢得话语权的重要前提。

1
查看完整版本: 1983年国际会议上被请出场外,中国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