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敦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之
TUhjnbcbe - 2024/4/28 17:28:00
治疗白癜风抹什么药 https://m.39.net/pf/a_4784989.html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18世纪60年代,随着欧洲部分发达国家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经济增长理论也随之诞生。其中由马尔萨斯、大卫李嘉图、亚当斯密等人为代表的研究劳动、产出和资本之间关系的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年,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著名的资本积累和劳动分工理论,且系统的研究了经济增长的原因。通过其研究,可以知道劳动分工理论是指:劳动者数量和劳动生产率都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更加显著的一个因素就是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提升主要取决于专业化分工,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专业化分工能够增强劳动者的操作技能,操作技能提升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专业化分工有助于减少劳动者在不同工作上的转换,进而能够提升劳动者的有效工作时间,减少无效工作时间;三是部分机械发明使得劳动变得更加简洁,减少了劳动量,最终使得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

另外,将劳动中出现的剩余价值通过再生产转化为资本,实现资本的扩大再生产,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这是资本积累理论的基本内容。劳动分工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为后续经济增长理论奠定了基础。

马尔萨斯主要通过人口增长来解释经济发展。他在年的《人口理论》一书中指出,人口增长遵循几何级数,而生活资料只能以算术级数展开。结果,人口增长超过了基本必需品的供应,可以通过晚婚、节育、战争、瘟疫等方式来抑制。

按照这一理论提出的观点,经济在快速发展时,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也会不断提升,提升导致了诸如人口快速增长等现象的出现,进而新增加的人口消化掉了新增的人均收入,导致经济水平不会有显著发展或退回到原有水平。

要破解这一困局的最好方法是扩大投资规模,进而实现人均收入增长的速度超过人口增加的速度。深受《国富论》的影响,年,大卫李嘉图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在书中他指出,利润对于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能够使得劳动者数量上升,或者是的劳动生产率改善,那么利润也会随之增加。

综上所述,该理论在分析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重点使用静态观点。首先,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重视。其次,高度重视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本积累的作用。因此得出了“经济增长不可持续”的悲观结论。但与此同时,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也注意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与特殊性,认识到资本、社会分工等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随着经济学家对古典经济学研究结论的质疑,经济学开始步入以边际效用价值理论和边际分析方法为标志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阶段,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阿弗里德马歇尔、罗伯特索洛等。其中,罗伯特索洛在年构建了著名的索洛经济增长模型,该模型引入了总生产函数,作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分析的逻辑起点。

根据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储蓄率仅具有水平效应,而不具有发展效应。它对生产增长有短暂影响,人均产出增长完全取决于技术变革的步伐。在实际过程中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对于经济增长和不同国家间经济绩效差异方面具有很好的解释性。

在索洛经济增长模型这个经济核算框架内,经济增长需要近因推动,那便是包括物质资本、技术进步等在内的要素投入,而地理位置、市场结构和组织方式等因素则是解释富裕国家能够采用先进生产技术,投入更多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本推动经济增长的原因。

20世纪80年代,英国经济学系阿弗里德马歇尔出版了《经济学原理》一书,在书中他指出,推动经济加快增长的动力除了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的增加外,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也可以起到相同作用。虽然马歇尔学说提到生产技术水平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但却未对生产率进行研究,仍然认为有限的资源将阻碍经济的增长。

综上所述,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系统阐述和研究,形成了两点认识:一是将全要素生产率看作外生的技术进步,它是指经济增长中无法由要素投入解释的部分;二是人均产出的持续性增长需要依靠技术进步,这是造成该国人民之间贫富差距的最大原因。但是,使用技术变化作为研究经济增长影响的外生变量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不足。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其中最为突出的差异表现在,后者在外生技术进步变量中引入了生产函数这一要素,并且进一步分析了经济增长动力。即使如此,该理论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尽管提出了技术进步率是外生的,但并未分析技术进步的原因。

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认为,在技术不变的前提下,简单增加资本并不会导致产品的产出数量持续上升,即产品的产出数量是存在上限的。虽然该模型对经济增长现象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但并不能够清楚的解释不同国家的技术创新水平为什么会存在较大差异。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登上历史舞台,它以“内生技术变化”为核心,同时该理论将技术进步变量内生化,将产业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联系起来探究经济增长和经济绩效。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为内生技术进步而非外部推力。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不像新古典增长理论那样有能被多数人接受的基本模型,但是它们的核心观点,即经济可以实现内生增长,却是一致的。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一般性结论,在人口增长的经济体系中,单位工人的生产率和资源以技术进步的速度增长,而生产增长率等于劳动力人数的增长率加上技术发展的速度。

换句话说,技术进步推动了长期经济发展,同时也是生产效率提升的内在保证。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劳动力不仅包括劳动力的绝对投入数量,而且还包括劳动者的个人素质和整体素质,包括受教育水平、技能水平以及劳动者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等等。

人力资本不仅体现了劳动者数量,更加注重劳动者的质量,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生产函数中,它也用作自变量。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模型是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和卢卡斯的人力资源溢出模型。

罗默于年提出的知识溢出模型,将发展的驱动因素分为四个变量:资本、新知识、人力资源和非技术性劳动。新知识是其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具有外溢性,使得生产呈现出规模收益递增。

罗默指出,知识和技术进步才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核心,经济系统中的创新活动使得知识能够成为商品,而知识商品的生产成本只是知识的开发成本,知识可以被反复使用,而且多次使用无需追加额外的生产成本。

根据卢卡斯在年提出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经济发展的真正根源是人力资本的积累,而人力资本的积累主要体现在两种方面:正规学校和非正规学校是一种选择;另一个选择是在实际制造过程中边做边学,劳动者即使没有接受学校正规教育,通过工作岗位中的实际训练和实践经验也能够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

卢卡斯把人力资本视为索罗模型中技术进步的一种形式,人力资本外溢是经济外部性的根源。向他人学习或相互学习体现了人力资本中的溢出效应,一个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人对其周围的人有更大的积极影响,并提高周围人的生产力。

相较于其他理论不注重知识积累,内生经济增长充分发挥了知识积累的作用,把技术进步完全变为内生动力,认为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促使生产过程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阻止了资本边际产品的下降和资本一产出比的上升。

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经济能够不依赖外生变量,而通过知识、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便可以实现持续增长。也就是说,知识积累以及技术进步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并不是外生的,而是由经济系统内部的机制决定的。

现实经济系统中的教育和创新活动生产知识,不断的研发资本投资和教育投资会刺激知识的生产和积累,另一方面,知识的积累又进一步刺激投资的不断增加,如此循环往复,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中心思想是,重要的是对教育和研究与开发进行投资,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力资源的供应。

支持罗默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经济学家得出结论:政府的公共政策不应该致力于经济周期的调控上,政府的政策目标不应该着力于反经济周期和寻求“软着陆”,而是应该聚焦于促进新技术的产生。无论是基础性还是应用性的技术进步研发方面都存在较大的溢出效应,在研发领域存在较强外部性问题,市场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失灵。

结语

因此,需要政府对研发活动,尤其是基础性研发活动进行一定的投资。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政策主张,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领域,寻求基础设施建设的私人化才是正确的选择,政府公共投资应该从基础设施领域转向补贴以大学为基地的科研开发,或完善各种体制机制,引导和鼓励风险资本向研发领域投入。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