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敦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俄罗斯释放和谈信号,加强攻势却成必然选择
TUhjnbcbe - 2024/10/5 18:00:00

俄乌冲突爆发一年,现在看上去陷于胶着状态,而年战争天平的倾斜方向,则直接体现着俄罗斯和美欧各国的国家战略以及他们各自的军事实力。

1)俄罗斯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的目的

从表面上看,本次俄乌冲突源自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然而实际上却无法断言,到底是普京主动发动军事行动,还是美国诱使普京主动发动军事行动。俄罗斯开始在乌克兰边境大量陈兵,并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的时间是年10月,这个时间点值得品味。

大家都知道,苏联于年12月解体,但是,东欧军事联盟华约组织的瓦解时间却是更早的年7月,有文件显示,美国在当时曾经承诺北约不再东扩,然而,这些承诺并没有写进任何一个与俄罗斯的协议之中,虽然年北约-俄罗斯理事会成立,莫斯科得以进驻北约位于布鲁塞尔的总部,然而,作为苏联的最大继承者,俄罗斯不仅继承了苏联和沙俄向欧洲伸手的习惯,也继承了与欧洲各国间因为文明冲突、各种纠葛而结下的历史恩怨,随着北约的不断东扩,从前的加盟共和国以及华约成员国不断进入北约,俄罗斯不仅感到了巨大的军事压力,对欧洲的影响力也受到了严重限制,而北约对科索沃的轰炸,更是直接让俄罗斯认识到北约的危险,对北约势力继续扩张的忌惮变得更加强烈。

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政治经济局势不稳,反对北约东扩遂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政治主张,拥有“大俄罗斯梦”的普京多年执政,应该也部分体现了俄罗斯的这一民族心理。后来乌克兰亲西方政府出现,渐渐脱离俄罗斯的掌控,年克里米亚成功并入俄罗斯之后,俄罗斯对乌克兰事务的干涉基本都是通过挑动乌克兰内斗展开的,顿巴斯地区的多年混乱,体现了俄乌冲突发生的必然性,然而,本次冲突在年发生,而且规模如此之大,却存在着偶然性。

这一偶然性从年2月24日特别军事行动开始之后,基辅市郊绵延60公里而无所作为的军车队伍以及对乌克兰全境的轰炸规模中可以看出,记得当时,几乎全世界的专家都被普京的操作搞糊涂了,不知道普京到底是想震慑泽连斯基让他放弃加入北约的想法呢,还是想占领乌克兰全境,然后将乌克兰肢解、扶植亲俄政府使其成为永久中立国,或者只是想支持乌东两个人民共和国独立并将其并入俄罗斯的版图,或者是以上所有的目的都有。

拜登前些时候承认,他与乌克兰自橙色革命开始的许多亲西方活动有关,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拜登与乌克兰的特殊关系,自年1月拜登政府成立,乌克兰便更加频繁地向西方国家提及加入北约之事,美俄关系恶化越加表面化。然而,拜登政府的目标显然并不在俄罗斯身上,成立伊始,美国国务卿和国防部长便到亚洲访问,鼓吹中国包围网的建设,白宫方面则频频传出要与俄罗斯进行首脑会谈的消息,终于,6月拜登访问欧洲,在日内瓦与普京会面,那天的拜登笑容灿烂,全世界都能感知到他想缓和与俄罗斯关系的热情。

聪明的普京从拜登的再三示好中看到了美国想稳住俄罗斯、将主要精力用于围堵中国的战略意图,于是便打算与拜登进行一场交易,迅速在乌克兰边境陈兵,要挟美国在乌克兰加入北约之事上退步。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当时的情况,就可以发现,在冲突爆发前很长一段时间,俄罗斯的不少行动都是带有挑衅性的,比方说年12月,拜登政府正忙于“民主峰会”和对北京冬奥会的“外交抵制”,普京除了在乌克兰边境进行军事演习,还公开为中国站台,说希望中国在那些“外交抵制”国家的运动员获奖的时候,不要升国旗奏国歌。其实,普京不仅用这类言论显出了对中国的仗义,也提醒了美国与中国的不和,他甚至还在12月6日跑到印度去,与莫迪签署了武器出口的协议,看在美国眼里就是在为战争进行准备,未尝不是一种对美国的刺激。

与此同时,俄罗斯一直与美国和北约方面进行谈判,要求北约放弃东扩,再三强调乌克兰是俄罗斯的底线,而美国似乎仍然想坚持将主要矛盾放在中国身上,所以,拜登政府的言论那阶段算得上克制,然而,美俄之间的交易显然没有达成,这样就到了年1月,而拜登的态度,也发生了重要转变。即便俄罗斯在年2月15日高调宣布撤回在俄乌边境演习的军队,美国都坚持说俄罗斯正在计划战争,并频频强化北约的军事部署,当时法德还是不希望打起来的,但是拜登十分积极,应该是美国国内主战的意见占了上风,形势变成了拜登刺激普京。箭在弦上的普京很快意识到了局势的变化,俄乌冲突就在俄罗斯既主动又被动的情况下发生了。

其实,不管普京是否做好了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的准备,因为美国要应对东亚和欧洲两处,无论如何都会分心,所以不管是陈兵威胁式的“文斗“,还是武装进攻式的”武斗“,都可以将美国的战略目标以及战术实力一分为二,将俄罗斯解决乌克兰问题需要花费的代价最小化,也就是说,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围堵中国的战略,让俄罗斯感受到了分化美欧势力的战略时机,尝到克里米亚并入甜头的俄罗斯,借大规模军事行动,一举占领了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以及赫尔松四州,实现了俄罗斯对亚速海和黑海沿岸地区的控制。

美俄战略意图的转变

目前为止,大多数观察都认为普京开始小瞧了乌克兰,以为特别军事行动可以在短期内结束,轻敌的结果就是使俄乌战场陷入了胶着。其实,也许普京并没有小瞧乌克兰,基辅市郊绵延60公里的军车队,倒像是俄罗斯“秀肌肉”一般的示威游行,更多是为了震慑,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普京当时应该并没有打大规模战争的打算,要求“割地”是为了削弱乌克兰的力量,最终目的是使其服软并附属于俄罗斯。普京是想早日搞定乌克兰的,因为普京不仅有着欧洲梦还有着世界梦,他还有着南下进入印太地区的打算,我一直以为,普京在那么敏感的时期访问印度充满了玄机。印度是美日印澳四方安全机制之一,是美国极力拉拢的伙伴,被美国当作围堵中国的一个重要羽翼,所以,普京访问印度,到底只是为了刺激拜登,还是兼有着向外界显示俄罗斯也想进入印太这个令全世界垂涎地区的想法现在已经不得而知。

然而,出乎普京和全世界人的意料,泽连斯基的拼死抵抗以及北约和美国源源不断的援助使得乌克兰战场变得异常惨烈,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也从带有秀肌肉意味的半威慑半“调教”式的攻打,变得凶猛狠厉。虽然战局的胶着超出了普京的想象,但是东南部地区的成功攻陷以及四地行政上的入俄,使得普京老怀甚慰,从军事占领到民主公投,一环扣着一环,虽然联合国还没有承认,但是,俄罗斯已经走完了法理上的程序,算得上自圆其说,有据可依了。

数日前,俄罗斯书店开始贩卖最新版地图,其中,克里米亚和乌东南部四州都被划入俄罗斯正式版图之内。这件事意义非凡,体现着俄罗斯国家的整体战略,俄罗斯人对版图变化应该司空见惯,不说更远的事情,单是沙俄时代至现代,俄罗斯或者苏联的版图就一直在发生变化,可以说,现在俄罗斯国民已经认可了新的版图,中小学生也将熟知新的领土概念,而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也可以认定为已经一定程度地达成了。

剩下的就是如何巩固的问题了。

对亚速海和黑海沿岸地区的占领,使得俄罗斯的战略地位得到了巨大提升,只是芬兰和瑞典即将加入北约之事,却使得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地区失去了主动权,被北约包围已经成为既定事实,紧邻芬兰湾的圣彼得堡将直接“裸露”在北约的军事部署面前,波罗的海舰队的活动也将受到重大牵制,俄罗斯四大舰队或将瘸腿儿,这是俄罗斯此次战争的重大损失。然而,这些应该是俄罗斯今后面临的问题,现在的俄罗斯决定不了芬兰和瑞典的事情,只能更加固守住亚速海和黑海沿岸,哪怕举全国之力,哪怕耗时再久,不管接下来俄罗斯领导人是否是普京,都必须守住东南部四州,俄罗斯方面频频提及核武器,就是在说:乌克兰东南部地区是俄罗斯的底线。

2月11日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韦尔希宁接受俄媒采访时表示:俄罗斯与欧盟关系目前处于历史最低点,始作俑者就是布鲁塞尔,韦尔希宁说:俄方愿与乌克兰举行“基于现实“的谈判,前提是乌方不能预设条件。我认为韦尔希宁所谓的“基于现实”,就是要求西方承认俄罗斯对乌克兰东南部四州的占领。

俄罗斯甚至还释放出了停战的信号,2月1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表示,俄方愿意就乌克兰局势进行无预设条件的谈判,如果美国愿意,“一天之内就能让乌方坐在谈判桌前”,但是美方对结束这场冲突并不感兴趣,而是希望冲突能够升级和延长。俄罗斯如此主动,显然因为对目前的占领结果比较满意。

另外,普京将在年结束任期,俄罗斯政府没有公布任何其他的候选人,据说,普京方面已经着手进行选举的准备,连任应该不会出现太大问题,所以,在年底前后宣布参选的时候,普京个人应该也希望战事进入平稳状态。

而美国,自然已经明白俄罗斯希望保有乌克兰东南部四州的战略意图,并且接收到了俄罗斯方面停战的信号。前些日子,有消息说美中情局长伯恩斯带着拜登的停战方案前往莫斯科,要将乌克兰20%的领土割让给俄罗斯,遭到了俄乌双方的反对。这则消息是瑞士《新苏黎世报》传出的,韩国媒体做了介绍,因为遭到了美国的否认,真伪有待考证,但是消息出在美国盟国的媒体上,美俄双方就停战条件进行交涉之事就值得玩味,毕竟,涉事各方当中,希望迅速结束战事的人并不少。

首先是美国。年,美国、俄罗斯、乌克兰都是大选之年,而拜登的情况最为严峻,不仅老迈年高,而且两党又势均力敌,不到最后阶段,无法判定谁会胜出,所以,拜登内心是希望能够早日拾掇稳妥乌克兰局势的,或者是结束战事,或者是在现有的俄罗斯占领地边境附近僵持。所以,俄罗斯释放停战信号,拜登派人前往谈判的可能性很大,伯恩斯极有可能真的去了莫斯科,最后没有谈妥,不过因为泽连斯基几乎将国家打到一片废墟,肯定不会同意出让领土,而俄罗斯反对的理由,很有可能是拜登提案中的20%土地内容,不合俄罗斯的心意。

另一个美国希望俄乌战事平稳下来的信号就是中国的流浪气球事件,最近美国上下都在炒作此事,如果将其与俄乌冲突联系,就是希望将全世界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中国事务上来,这个全世界包括美国的欧洲盟友,亚洲盟友,另外,炒作此事,美国还在告诉俄罗斯和乌克兰,美国很忙,既让俄罗斯抓紧时机收手,也让乌克兰放平心态,不要再加剧战事。所以,泽连斯基有些着急,近日来一直在欧洲访问串联,以民主价值观等观念,道德绑架欧洲各国,支持乌克兰战事继续下去,以期收复失地,彻底将俄罗斯赶出去。

美国希望终结俄乌战事或者说想使俄乌冲突由热战转为冷战的另一个理由,是欧洲喜人的格局,哪怕乌克兰暂时不加入北约,北约军事部署至俄罗斯边界的既定事实都是不变的,再加上瑞典和芬兰的加入,美国和北约实在是收获满满。如果乌克兰给力,战场继续向东、向南推进,美国便可以持续弱化俄罗斯,而且,俄乌战场对于美国来说,还是一个ATM提款机,如果战事结束,美国也没有任何损失,可以转头将更多的精力用于东亚、印太,集中围堵中国、弱化中国。

至于欧洲方面,英国与美国同步,德法等国现在国内混乱,经济低迷,内心希望战事早日结束,只有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这些与俄罗斯有着旧怨的国家,希望乌克兰能够顶住俄罗斯的压力,最好能将俄罗斯彻底打服、打垮。

最想将战斗进行到底的人只有泽连斯基,俄罗斯军事行动刚开始的时候,包括美国在内,西方不少国家领袖都曾经劝说他放弃抵抗,日本好几个亲俄国会议员多次谴责泽连斯基是造成乌克兰国民大量死亡的罪魁祸首。可以说,泽连斯基的殊死抵抗,彻底改变了乌克兰的命运,现阶段,泽连斯基不会接受俄罗斯所谓的“基于现实”的条件媾和,哪怕是传闻中的20%领土割让的拜登方案,都会使本想当民族英雄、名标青史的泽连斯基成为乌克兰的历史罪人,因此,泽连斯基千方百计都会使战争继续下去。乌克兰方面已经传出泽连斯基将继续参选总统的消息,如此战事紧张时期,即便有选举对手存在,也无法进行选举活动,而泽连斯基凭借着手中的国家机器,可以简单地实现总统的连任,这大约是乌克兰战火带给泽连斯基最大的好处了。

3)俄乌冲突的结局

其实所谓N个结局,大的方向讲,只有两个,一个是战,一个是和,僵持对峙也属于战的范畴。

年的战肯定是场大战,对于俄罗斯来说,是为了和的大战。为了就乌克兰东南部四地边界达成类似于北纬38度线一样的停战协议,俄罗斯需要给予乌克兰更加沉重的打击,因此,俄罗斯可能会对基辅或者乌克兰其他地区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以图围魏救赵,巩固住乌东南部战果,考虑到美、英、德援助的坦克,最快要在3月份到达,日本媒体分析认为,美国艾布拉姆斯坦克的部署甚至要等7个月甚至更久,因此,俄罗斯在坦克部署之前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可能性很大。泽连斯基肯定要打,美国也希望泽连斯基能够将俄罗斯赶出去,毕竟美国也不希望亚速海和黑海沿岸归俄罗斯所有,然而,如果泽连斯基战绩不错,即便拜登打算一手托住围堵中国大计,一手托住乌克兰战事,普京也不会放弃乌克兰东南部四州这一战略底线,俄罗斯动用核武器的危险就会增大。所以,美国短期内不会让基辅拥有更多的可以刺激克里姆林宫的武器,美俄之间的心理战也将更加激烈,哪一个时间点进入和谈就十分微妙。而如果俄罗斯占据优势,战斗在远离乌克兰东南部地区进行,俄罗斯就会积极主动展开和谈。

拜登政府并不希望乌克兰战事拖太长时间,那样,围堵中国将再失良机。小布什政权成立之初,已经准备好了对中国下手,但是9.11事件之后的全世界反恐,让中国获得了20年的发展时间,因此,绝不能让俄乌冲突发展成第二个阿富汗战争是美国两党现在的共识。

现在俄罗斯已经摆出了一边战一边和谈的架势,如果今后战局走向对俄罗斯有利,美国或许会答应俄对四州的拥有,但是,如何让泽连斯基接受却是一个难题,泽连斯基是拖住俄罗斯最好的棋子,美国不会放弃,所以,俄罗斯的停战之路仍然坎坷,克里姆林宫会在乌克兰战场上取得更大的优势增加和平谈判的筹码。

俄罗斯和泽连斯基都会争取欧洲的支持,但显然,泽连斯基更能获得欧洲人的认同,能够让泽连斯基服气的只有俄罗斯的拳头,拳头如果不过硬,和谈就是空想,拳头过硬,美欧就可以安抚泽连斯基接受命运。而艾布拉姆斯,不管在今年的大战中是否发挥作用,停战后都可以直接部署至新的俄乌边境。

反对北约东扩看上去是俄罗斯本次军事行动的目的,其实却成了俄罗斯行动的借口,北约就此实现了最彻底的东扩,而占领乌克兰四州的俄罗斯,也可以勉勉强强地算作达成了战略目标,核武器终究是谁也越不过的威慑。

乌克兰今后的国家运营方式,应该由美欧与俄罗斯共同协商,而俄乌冲突之后的世界,应该有更多的国家对拥有核武器动起心思。

1
查看完整版本: 俄罗斯释放和谈信号,加强攻势却成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