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敦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欧美近代史北美殖民地的建立以及独立战
TUhjnbcbe - 2024/12/29 11:00:00

引言

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之后,西班牙就开始用各种残酷手段征服美洲土人,在那里建立了新西班牙殖民地,其中包括佛罗里达、得克萨斯和新墨西哥。继西班牙之后,法国、荷兰和瑞典都先后向北美殖民。

英国北美殖民地的概况

法国在年在北美建立了魁北克殖民地,年又建立了路易斯安那殖民地,并经营加拿大。到17世纪末,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地领域是很广阔的。荷兰人于年在哈得逊河流域建立了新尼德兰殖民地。瑞典人于年建立了特拉华殖民地,但不久被荷兰夺去了。英国从17世纪初开始侵入北美,在大西洋沿岸奠定了它的殖民地的基础。后来,英国从荷兰手中夺得新尼德兰殖民地及特拉华。

从年到年,在北美大西洋沿岸,英国先后建立起13州,统称英国的北美13州殖民地。七年战争后,英国吞并了法国的殖民地,因而它在北美的殖民地面积几乎扩展到半个北美洲大陆。但是,大西洋沿岸的13州仍然是当时英国北美殖民地中最重要的部分。年,在13州殖民地上,除土著印第安人外,住有大约万人,其中约有40万黑奴。在白人居民中主要有英国人、爱尔兰人、苏格兰人和德国人。

到年,居民已增到多万人。北美殖民地化的过程和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欧洲的殖民者到了北美之后,对于尚处在氏族公社部落生活阶段的土著印第安人进行大肆杀掠。印第安人的原始部落不是遭杀殆尽,便是被排挤到内地去。这种以暴力为基础的殖民制度是欧洲殖民者的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之一。英国资产阶级更是以凶残的暴力为基础,推行其殖民政策,扩大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加速国内的资本主义发展。在殖民地中的资产阶级与奴隶主也同样利用这种暴力来积累资本,并成为了殖民地的统治者。

到北美去的英国人是各种各样的,有想发横财的商人、冒险家和追求海外土地的上层贵族。这些人后来成为殖民地的资产阶级、地主与奴隶主,也就成了英国北美殖民地的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此外,到北美去的还有受政治迫害的英国清教徒及政治犯,因逃避战祸和贫困而从欧洲逃到北美的移民,他们都把美洲视为“世外桃源”。最后,在北美殖民地还有白奴与黑奴。在北美殖民地建立之初,是广泛使用白奴劳动的。这些白奴乃是因负债或犯罪的英国人,被迫到北美殖民地充作为期5年到7年的奴隶,所以又被称为“契约奴”。

黑人奴隶制在殖民地发展得非常广泛,从殖民事业开始起就有了可耻的奴隶买卖。到17世纪中叶,黑人奴隶制迅速地在北美殖民地发展起来,至独立战争时期,美洲黑人的数目已达多万。这些黑奴是商人、殖民者或海盗用各种卑鄙的手段从非洲掳获,并送到美洲卖作奴隶的。英国殖民地奴隶主利用野蛮的剥削黑奴的手段,在殖民地的南部发展了种植园经济。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的历史,就是屠杀和掠夺印第安人的血腥史,同时也是印第安人与殖民者的斗争史。当欧洲人出现在北美的时候,那里有将近万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多半过着氏族社会的部落生活。移民向印第安人学会了种植玉米、烟草,也学会了散兵作战技能。此外,英国商人向印第安人收买毛皮,获取惊人的利润。这还不算,英国殖民者为了掠夺印第安人的土地,还把土著印第安人无情地加以消灭,或把他们排挤到内地去。印第安人对于殖民者的侵掠进行英勇的抵抗,但因缺乏精良武器,部落之间又不团结,因而时常失败。

早在17世纪末,大西洋沿岸便为英国殖民者所占领,到了18世纪前半叶,差不多阿巴拉契亚山以东的一切印第安部落都被消灭了。由此可见,英国北美州殖民地是在消灭和驱逐印第安人后建立起来的。这种杀掠印第安人的历史,就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历史内容之一。

英国北美州殖民地是在不同时期中建立起来的。它们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彼此并不相同,因而分为北部、南部和中部三种类型。北部是新英格兰,其中包括4个州,即新罕布什尔、马萨诸塞、康涅狄克和罗德岛。在北部诸州中,因为地理条件和气候不适于大农业生产,所以除了小规模的农庄经济外,主要的是渔业、造船业、冶铁业和纺织业等。在这一区域中,家庭手工业非常普及,并出现了手工工场,如小型的锯木场、铁器制造场、玻璃场和面粉场等。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生产在北部已经开始发生和成长起来了。

在商业方面,北部诸州对外大量输出木材、鱼类、染料和燃料,并贩卖皮毛和酒类。奴隶买卖在北部殖民地是最盛行的。当时所谓的“三角贸易”,就是以新英格兰、非洲和西印度群岛三地结成三角点,来从事奴隶买卖的贸易。这种可耻的贸易使商人得到了惊人的利益。此外,在北部殖民地还盛行一种走私密运的“特殊贸易”。北部殖民地的主要城市和商港是波斯顿,人口有1.5万人。南部殖民地包括5个州,分别为马里兰、弗吉尼亚和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佐治亚。在经济上,南部诸州土壤与气候最适于农业,因而大规模的农场经济很多,其产品在殖民地时代主要是烟草,其次是大米、蓝靛和玉米等。这些大规模种植农场的土地,多半集中于少数种植场奴隶主和地主之手。

贵族在这里最有势力,土地都由奴隶耕种。南部殖民地的黑奴占全部居民的50%左右。黑人奴隶受着极其惨无人道的待遇,得不到法律上的任何保障。实质上,南部种植园经济是基于剥削黑奴劳动的奴隶制经济,但却与古代奴隶制有所不同。因为北美南部奴隶制采用的生产方式并不是产生于奴隶制,而与资本主义经济有关系。虽然黑人奴隶制也排除雇佣劳动,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不相容,但在黑人奴隶制度下,从事经营的仍是资本家。他们从一开始就注意到贸易,并且为世界市场而生产。

中部殖民地共有4个州,分别是纽约、新泽西、宾夕法尼亚和特拉华。这些州的土地与气候适于农业和畜牧业,但其自然条件并不适宜于大规模经营种植园与农场。所以,在中部各州,小规模的田庄与农场占据优势,其生产的产品多半属于多样性的农作物,如小麦、大麦、麻等。农场中的劳动者多半是雇佣工人,奴隶劳动虽然也有,但不普遍。除了农业外,中部诸州的采矿业与商业相当发达,其中纽约是这一区域的商业中心。从全部英国北美殖民地经济来看,农业经济占着优势,中小农土地所有制大量存在,尤其是在北部和中部诸州。除了小土地所有制外,在殖民地中还有大土地所有制。

南部大土地种植园是非常普遍的,就是在北部与中部也有相当多的大地主。例如,在纽约殖民地,有万亩以上的土地集中在大地主之手。大土地所有者保留封建的剥削因素进行对农民的剥削,如“长子继承权”、“份地所有制”、“续嗣限定法”和“割让租”等。小农为了逃避大土地所有制的排挤,佃农为了摆脱封建剥削与压迫,都往西部去强占土地,这就阻止了封建制度在殖民地中的彻底建立。当然,向西占地也有它残酷的一面,就是伴随占地,要不断驱逐和消灭大量的印第安人。

殖民地大地主和他们依靠的英国政府再三禁止占地,因为这样会使地主丧失劳动力,又降低了土地的价格和地租。英王大法院在18世纪30年代,就曾颁布过禁止侵占土地的法令。因此,土地问题是和反对殖民地统治的斗争结合在一起的,成了革命的主要原因之一。总之,英国北美13州殖民地的经济特点,是资主义关系与前资本主义关系-奴隶制相并存的,而且是独自发展的。此外,封建因素在殖民地中也存在着。州殖民地的经济各不相同,其政治形式也因此而有所差异。

每个州都设有总督。马萨诸塞、弗吉尼亚、佐治亚、纽约、新泽西、新罕布什尔、北卡罗来纳和南卡罗来纳8个州的总督由英王任命。特拉华、宾夕法尼亚和马里兰3个州内的总督由业主自己指派,但须受英国法律节制。罗得岛和康涅狄克两个州的总督则由居民中有产者选出,也必须遵守英王所颁布的各项法令。所有13州殖民地都有立法会议。北、中两部诸州因为资本主义经济较强,因而立法会议权热较大而南郊请州的商组组多半带有货族王又的色彩,立法会议职权不大,只有咨询性质。这种反民主的社会机构是与奴隶制相适应的。各州立法会议的选举,都有高额财产资格的限制。只有有产阶级才能享受政治权利,在北部是大地主和资产阶级,在南部是大奴隶主。

工人、手工业者和小农都得不到政治权利,至于黑奴和白奴乃至印第安人就更谈不到了。州殖民地社会的经济政治的复杂性决定了阶级关系的复杂性。殖民地的上层阶级是贵族地主、奴隶主和大商人,中产阶级是小工场主、小土地所有者、自耕农和技师,下层阶级是工人、水手、手工业者、佃农和雇农,而最低的一层则为白奴与黑奴。从这种复杂的阶级关系中可以看到,雇佣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乃至于殖民地人民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其中蕴藏着极其复杂的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

殖民地的上层阶级,尤其是大奴隶主与贵族地主,他们在经济上是富有者,在政治上享有特权,在生活上闲逸豪奢,并成为殖民地社会的吸血鬼。北部上层阶级如大商人、冒险家和一般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和生活上与大奴隶主和地主虽无大的差别,但他们与宗主国有矛盾,因而当时还具有一些革命性。至于下层人民,既没有政治权利,还要供养英王的代表,包括总督及地方官吏。因此,下层群众经常地发动反抗殖民地统治阶级的斗争。小农反抗征收割让租的斗争与奴隶起义,在殖民地的历史中是屡见不鲜的。

殖民地有产者多半是英国的奴役政策执行者,往往与英国统治者狼狈为奸。因此,下层群众与殖民地统治者的斗争,就具有反对民族压迫的性质。到了独立战争爆发时,这种内部的阶级斗争与反对宗主国的斗争是交织在一起的。

独立战争发生的原因

殖民地经济的发展18世纪60年代,北部和中部殖民地的工业生产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对外输出已有显著增加。例如,生铁和铁条的输出额在年仅为吨,到年增到余吨。中部和北部的造船业极为发达,到年,英国的商船有30%是在北美制造的。此外,南部殖民地的种植园经济也有很大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事业也有改善,南北大道、公路和邮政制度在13州殖民地开始建立起来,从而加强了各州之间的联系。在七年战争时,英法在北美的战争,对于加强各州的联系也起了一定的客观作用。伴随经济的发展和各州联系的加强,一个统一的美洲市场逐渐出现,从而在北美殖民地开始形成一个新兴的、独特的资产阶级的民族经济。这种民族经济已和宗主国在民族性格上有所不同了。英国旨在将北美变成殖民地,成为英国资产阶级和地主榨取的对象,在政治上不使它统一,在经济上横加压制。但是,在北美殖民地的全民族市场形成后,就提出了政治统一和摆脱殖民地压迫、争取独立的任务。惟有在政治上争得独立、统一,才能保障全民族市场的彻底形成。

英国统治者为了保护国内资产阶级的利益,消除海外竞争,对北美殖民地工商业的发展一贯采取压制的政策。在工业方面,年英国政府禁止北美殖民地设立铁工厂,不许把生铁做成成品,甚至铁钉与马掌的制造也在被禁止之列。年,英国政府又禁止美洲殖民地建立一切织造业,不许把皮毛做成成品。总之,英国的目的是不让北美殖民地创造出自己的制造业,而强制输入英国的制成品,从而使北美殖民地工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在商业方面,英国根据《航海条例》,规定殖民地的物产,如烟草、大米和甘蘑等只能运往英国,而美洲殖民地人民所需的日用品,只许从英国运来,并只许使用英国船只。此外,还禁止殖民地发行纸币,阻碍商品流通的发展。所有这些,极大地违背了美洲商人的利益,引起了北美殖民地工商业资产阶级的不满。另外,英国资本家垄断奴隶贸易,对殖民地的种植园奴隶主、田庄主人也是不利的。

但是,七年战争以前,英国的殖民地政策还不是很严格的,其原因有三:第一,七年战争之前,英国集中全力对付法国,没有更多武装力量驻留殖民地;第二,英国惧怕法国利用它和殖民地间的矛盾,不敢过于压迫殖民地;第三,殖民地税吏的薪俸由殖民地政府支给,并时常受大商人的贿赂,不愿认真执行宗主国的压榨政策。七年战争后,英国对北美殖民地加强了统治。战争结束后,英军并未从殖民地调回国去,而驻扎在殖民地的英军的给养都要由殖民地居民负担。

年,英国政府对于商品实施新的关税,并禁止殖民地发行钞票,从而影响了殖民地工商业的发展,引起了殖民地资产阶级的不满,而土地问题更是殖民地与宗主国发生决裂的重要原因之一。年,英国国王曾下令宣布阿巴拉契亚山以西的土地为英王私产,禁止向西部移植,其目的在于维护英国贵族的利益和保护本国商人与印第安人间的皮毛贸易,限制殖民地的自由佃农离开大地主的土地而迁居到西部去。这一禁令引起了殖民地各阶层的不满。一方面是下层群众、贫雇农、工人与破产的手工业者和到了期限的白奴,他们一向把西部地区视为寻找新土地、谋取新生活的出路,而年的土地禁令灭绝了他们的希望。另一方面,南部的种植园奴隶主也需要从西部取得肥沃的土地实行土地投机,因而英王的禁令也遭到他们的反感。

由此可见,年的法令激起了北美殖民地各层人民的愤怒,从而种下了北美殖民地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战争的根源。加速北美独立战争的发生是年英国政府开始对北美殖民地征收的印花税。为了把七年战争时所受的损失加到殖民地人民的身上,英国国会在年通过了两项法案。第一,对北美殖民地实行征收印花税法。这种税的征收范围既广又苛,除了商品必须贴印花税外,其他报纸、广告、小册子和诉讼案件等也都要缴纳印花税。第二,英国政府可以派遣任何数量的军队到北美殖民地去,并有权居住民宅。这种措施使宗主国与殖民地的矛盾剧烈化了。

在年以前,北美殖民地居民并不为英国本国担负任何租税,而印花税不仅使殖民地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并且使殖民地人民承认宗主国的任何法律。这就不但涉及到殖民地人民的经济问题,同时也涉及到他们的自由问题与财政独立问题。因此,印花税的征收引起了殖民地人民对宗主国的极端愤恨,反英运动便在各地展开了。

在反抗印花税的斗争中,殖民地各阶级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殖民地的走私商人、土地投机者和弗吉尼亚的种植园主不敢发动群众,只采取外交活动和抵制英货的温和斗争方式,其领袖人物主要是乔治·华盛顿和约翰·亚当斯。可是,殖民地的劳动人民却准备采取革命的行动。此外,也有个别的激进派分子如帕托利克·亨利,认为人民有起义的权利。他在弗吉尼亚立法会议中演说时,曾以“不自由毋宁死”作为战斗的号召。从年到年,殖民地就已出现了许多秘密结社,年成立的“自由之子社”与“自由之女社”是其中较大的秘密组织。参加组织的多半是手工业者、工人、农民、水手、渔民及资产阶级与知识界中的革命分子。“自由之子社”的组织与领导者是新闻记者、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撒姆尔·阿丹姆斯。

在“自由之子社”领导下,波士顿的工人和手工业者举行了群众大会和火炬游行。游行者捣毁官吏的住宅,焚毁法院的案卷,并驱散总督派来的军队。当英国政府准备派军队到殖民地实行武力镇压时,“自由之子社”建立了各殖民地的联合军事组织,秘密酝酿武装斗争。在人民群众的压力下,年10月7日,在纽约举行了第一次全殖民地反印花税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拒绝没有殖民地代表参加的英国国会对殖民地居民的征税法案,并宣布以抵制英货运动来回答这种不合理的法案。这次代表大会对于殖民地的联合虽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中的代表多半是资产阶级温和派,因而大会的决议与宣言都充满着妥协的色彩。在这次大会中,仍表示恭顺英王。

结语

年10月底,群众性的抵制英货运动在各殖民地展开了。英国政府为了缓和群众的革命情绪,于年3月取消了印花税法,但并没有完全放弃对殖民地的征税权。年,英国政府又颁布了所谓的《唐森德法案》。这一法案只对殖民地的许多商品进行征税。年,英国派军队驻在波士顿及其他主要城市,解散了殖民地的反抗组织,企图以武力加强对殖民地的镇压。这些措施激起殖民地人民的愤慨。在纽波特附近,群众焚毁海关的巡逻船;在费城,群众殴打税吏。从年到年,抵制英货运动在各殖民地中又重新展开,波士顿成为这一时期群众运动的中心。

1
查看完整版本: 欧美近代史北美殖民地的建立以及独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