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
经济学之父英国哲学家代表作《国富论》亚当·斯密(年6月5日—年7月17日),年6月5日出生于苏格兰法夫郡的寇克卡迪。毕业于牛津大学。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奠基者和最伟大的代表,也是工场手工业与产业革命前夕集大成的经济学家,还是经济自由主义理论的主要创建者。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年6月5日,出生于苏格兰法夫郡一个只有人左右的小镇寇克卡迪。幼年聪明好学。教育经历14岁就进入格拉斯哥大学,主修拉丁语、希腊语、数学以及道德哲学。年,获得了奖学金,进入牛津大学学习。工作经历年,开始在爱丁堡大学担任讲师,主讲英国文学,几年后又开始讲授经济学课程。年,回到母校格拉斯哥任教授,主讲逻辑学和道德哲学。在格拉斯哥大学任职期间,公开发表经济自由主义的主张,形成了自己的经济学观点。年,斯密应邀去伦敦为英国内阁成员讲授经济学,同年11月,又被推荐担任母校格拉斯哥大学的校长。写作经历年,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出版。年,这部写作历时六年,修改三年的经济学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终于完成。它的发表,标志着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正式诞生。年7月17日,斯密逝世。
人物影响
德国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在亚当·斯密手中,政治经济学已经发展到某种完整的地步,它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完备的轮廓。亚当·斯密第一次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作出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学说史》)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亚当·斯密在劳动经济学领域中的贡献是很有代表性的,而且,事实上,总的来看他的著作就是很好的榜样,加之他对这门科学完善的、系统的论述,更增加了其重要性。”
其他作品
《道德情操论》
这本书想解决的是一个心理学问题:道德情感从何而来?人类经历了什么样的个体和社会过程才产生道德意识?探讨人性是否存在本质还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亚当斯密认为人性的基本原则是同情—感受他人情感的共情,由此组织社会,因此人类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并且对孤立的人类特质(比如善恶)做价值判断是没有意义的
《亚当斯密传》
本书主要内容有:在柯卡尔迪的少年时期、格拉斯哥大学的学生、在牛津大学、在爱丁堡大学授课、格拉斯哥大学教授、大学管理者、与格拉斯哥人在一起、爱丁堡纪事、《道德情操论》、第一次伦敦之旅、在格拉斯哥的最后一年、图卢兹、日内瓦、巴黎、伦敦、柯卡尔迪、伦敦、《国富论》、休谟去世、再赴伦敦——担任海关专员、在爱丁堡、年的书信、爱尔兰自由贸易问题、《国富论》在国内外的影响、采访斯密、美国问题及其他政治问题、伯克在苏格兰的日子、人口问题、伦敦之行、塞缪尔·罗杰斯的来访、修订《道德情操论》、最后的日子。
后世纪念
曾经流通的正面印有英国女王头像、背面印有英国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头像的20英镑纸币到年6月30日为止不再流通,从年7月1日起将只使用正面印有女王头像、背面印有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头像的20英镑纸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