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敦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生活在同一个社会,为什么有人富有人贫原因
TUhjnbcbe - 2025/4/11 17:52:00

说起经济,我们总会感觉高深,一连串的数字,还有看不懂的图形。无数次想去经济学的领域闯一回,却总是望而却步,就算学了一阵,也会半途而废。

日本“理论经济学之父”宇泽弘文,为经济学的爱好者们带来了一本经典的入门书《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这本书在日本非常畅销,印刷达30余次。

宇泽弘文被称为“最接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他并不是经济学出身,而是毕业于东京大学的数学系,因为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斯.阿罗的邀请,才开始了经济学的研究,用数学知识分析经济理论,并且解决有社会意义的经济问题,开启了数理经济学的新纪元。

他曾在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剑桥大学等多所世界名校执教,:影响了大批的世界经济学家。而且,他还担任过国际计量经济学学会的主席、美国经济学会外籍名誉院士以及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他著作的《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这本书,可谓是“大家写小书“的典范,是他站在数学的角度对经济学的思考。

阅读这本书,就如跟随着一位经济学领域的资深导游,去自由穿越纷繁复杂的经济学理论的迷宫。你会发现,这本书的语言简洁明快,还能碰撞亚当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瓦尔拉斯、凡勃仑、凯恩斯、琼.罗宾逊等经济学家的思想,还能了解经济学的流派和发展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每个经济流派甚至每个学家研究的,都是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阶层地位,并依托当时的社会背景。

那么,经济学到底是什么样的学问?无数经济学家试图对此命题下一个定义,但经济学内容繁多,最终都没有成功。

只有能站在中立立场的经济学家,对经济学现象进行客观公正地分析,观点才能被接受。

其中,马克斯.韦伯提出的价值中立问题,是至今研究领域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是经济学研究路上的首道关卡。

而罗宾斯认为,资源配置的可能性与目标设定是没有关系的,他建议重视“采取何种手段”以及“这种手段需要多少费用”的问题,并强调经济学的焦点是效率。这种思维,对现在经济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说,经济学是一门考察如何在不同用途之间配置稀缺资源,从而以最高的效率达成目标的学问。

同时,经济学是一种社会科学,阐述了不同制度下人们的行动法则,同时受社会历史、文化、技术以及制度的制约。

区别于可以设计实验的自认科学以及可以反复观测的天文学,经济学研究的现象是发生在某种历史进程中的人类社会活动,无法重复观测,研究中更需要深邃的洞察力和严密的理论构建力。

有人说,经济学是科学中最有艺术性的,又是艺术中最有科学性的。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经济学的主体是人,但研究对象是在市场上交易的可以被定价、被量化分析的商品和服务。

经济学自古被分为两大流派,分别为:理性主义经济学和历史学派或者说制度学派。

理性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学主体人类的偏好是固定不变的,不受历史、风土、制度等因素影响,只由人的本性决定。

而历史学派与之相反,认为人的行为会受到商品、服务生产和交换制度因素的制约。

在经济学的整个发展进程中,这两大学派相互交织、同生共存,有时候理性主义占主导地位,有时候历史学派成为主流。

在经济学领域,不少专家带着社会责任为之奋斗一生,他们主要在研究两个方面的话题。

第一,找到隐藏在现实经济现象背后的原因,总结经济社会的运行法则,这是理论性目的。

第二,纠正不公平现象,稳定市场物价,消除贫困,促进经济平稳发展,这是实践性目的。

纵观历史,有些时代经济鼎盛,有些时代民不聊生。

有一个扎心的问题:生活在同一个社会,为什么有人富有人贫?

经济发展,不一定会带来生活品质的提高。

在《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这本书里,作者指出是资源分配问题。

学习经济学的人,肩负使命,那就是了解民间的不公平,协调资源分配,并提出实践性的建议,快速地找到消除贫困的策略,帮助贫困者过上富足的日子。

所以,既要有一颗火热的心,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活在同一个社会,为什么有人富有人贫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