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敦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一位比肩俾斯麦的战略家,玩转英法美苏,拉
TUhjnbcbe - 2025/4/30 17:52:00
北京治白癜风的好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一百多年前的世界,和今天简直太像了:

世界老二强势崛起,借全球化之东风,积极谋求海外布局,输出产能;

世界老大逐渐衰退但实力犹存,为遏制老二,联合老三、老五,对老二实施战略合围;

老三和老二是近邻加世仇,且有领土纠纷,单挑不过老二,只好抱大腿,给老大当肉盾……

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GDP走势

诸位千万别误会:

这里的老大、老二、老三,指的是上一次世纪之交的大英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读着倒蛮顺口的。

但有一点和今天不同,盛产思想家和工程师的德意志,似乎没有东方民族的弹性,一直为世人所诟病:缺少高明的战略家。

事实当真如此?

01至暗时刻,谁把德意志拉出泥潭?

年,年仅29岁的威廉二世成为德国皇帝,一改祖父威廉一世和老臣俾斯麦韬光养晦的“大陆政策”,雄心勃勃要推行“世界政策”。年,也许是德国历史上最高明的战略家、德国统一大戏的总导演俾斯麦,在新皇逼迫下辞职。

晚年的俾斯麦

打破旧秩序,后来居上,颠覆老大的世界霸权,成为那个时代的德国主流民意。德国通用电气创始人之一的瓦尔特·拉特瑙,就曾高调宣示:

我们时代的最大不公平在于——

这个地球上最有经济才能的民族,具有最坚强的思想和最强大组织能力的民族,却不能对世界起支配作用,承担责任。

此后的事,路人皆知。

威廉二和历任德国首相都没有俾斯麦“双手转五球”的本事,德国在战略上始终破不了局,温水煮青蛙一般,被盎格鲁撒克逊人包夹孤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线作战,几乎与全世界为敌。

战后的年5月,一份《凡尔赛和约》送到面前,战胜国的东方大国,爆发了五四运动;战败国的德国,则爆发了20万人大示威,宣布进入“国民哀悼周”。

根据这份和约,德国丧失了大约1/8的领土、1/10的人口、15%的耕地,还有75%的铁矿、38%的钢产量、26%的煤炭产量以及%的海外殖民地,在财政、国防和外交上限制重重,成为一个二流的“非正常国家”。

一战后德国割让的领土

年1月,协约国裁定,德国的一战总赔偿为亿金马克。德国人刚要申辩,提出一点反建议,3月8日,协约国马上出兵莱茵兰,杜塞尔多夫等三座工业重镇被占领。

年6月,当年信誓旦旦要对世界起支配作用的瓦尔特·拉特瑙,已成为德外交部长,却摇身一变为温柔的“鸽派”,主张积极履行凡尔赛和约,承担对外赔偿义务,却因此被国内右翼分子刺杀。

先鹰后鸽,最终被刺杀的瓦尔特·拉特瑙

年1月,因赔偿不力,法国出兵占领德国最重要的钢铁和煤炭中心鲁尔区,引发“鲁尔危机”。

同年,共产国际做出了支持德共武装夺权的决定,德共发动了“三月战斗”,但未获成功;著名的小胡子下士,则在慕尼黑发动“啤酒馆政变”,企图颠覆政府,未遂被捕。

一片内外交困。即便俾斯麦复生,也很难跳出泥潭。后人该怎么做呢?

02“理智政治家”的“浑水摸鱼”

时间倒退回年的至暗时刻,没人想到,古斯塔夫·斯特莱斯曼会拯救德国。

斯特莱斯曼,又译作“施特雷泽曼”,曾任德国议会外交委员会的主席,资深政客,狂热的君主制支持者,曾极力鼓吹对外扩张和无限制潜艇战,是个铁杆“鹰派”。

但伟大战略家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既能坚守本色,也能根据现实改变颜色。年8月,“鲁尔危机”引发德国工人总罢工,政府总理辞职,斯特莱斯曼临危组阁。昔日的鹰派一旦上台,反而以“微笑外交”和“理智政治家”而闻名于世。

“理智政治家”斯特莱斯曼

直到今天,鲁尔地区也是德国的工业心脏。当年,它的煤炭和钢铁产量分别占到全国的73%和83%。法国人占了这里,生生要把德国搞死的节奏。

对此,前任政府采取了“消极抵抗”政策,停止所有战争赔付,组织各大矿山、企业、铁路部门,消极怠工,阻止法方对鲁尔煤炭的掠夺。占领军一度连发布消息都很困难,因为电报局也罢工了。

不过,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自己人也因此砸了饭碗,只能拖着法国一起放血,看谁耗得起。斯特莱斯曼上台,怎么跟法国人斗呢?

对不起,您选错对象了!

三十六计有一计,叫“浑水摸鱼”。

事已至此,只有把水搅浑,多拉几波人,一起进来玩。

假如德国是一头牛的话,那么法国一定想要把牛屠宰,永绝后患,但美国绝对是要牛膘肥体壮,好天天产奶。虽说多亿金马克的赔款,52%的份额是法国的,但法国为了打一战,也欠了美国一屁股债,自己只是过路财神,钱最终还要交给华尔街那帮吸血鬼。

今天的世界通用货币:美元

还有英国这根搅屎棍,为了维持大陆平衡,法国和德国在它眼里都是地鼠,谁蹦得高就要打谁脑袋。如今法国要逼死德国,这趟浑水,老英你也来蹚一蹚?

斯特莱斯曼一边与英美周旋,一边在国内滥发纸币,恶意放水,到年底,美元对马克的汇率已经到了无厘头的1:42亿。

您瞅准喽——

不是1:42,而是42亿,德国经济全线崩溃。

儿童们用马克纸币来糊风筝

街坊邻居们快来看啊——法国黄世仁要逼死人了,你们管不管啊?

结果英美出手了。

03要放血?那先输了血再说

不说狠话也不用出兵,英美银行开始大量抛售法郎,法郎被砸得一路下跌,法国的财政也持续恶化。那边厢,俺还得陪着德国在鲁尔放血,抢出来那点煤,只够占领军军费的——算了,不玩了!

什么,不想玩了?

斯特莱斯曼可不答应。他提请各国,催债挤奶也要科学化,要求召开国际会议,重新审议德国的偿付能力。年11月,一个由英美主导的专家委员会和一个以美国为首的仲裁委员会成立起来,法国作为第一大债主,也要在这一框架下行动,反而丧失了追债的主导权。

到年6月,经过旷日持久的谈判,“道威斯计划”出台。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欧洲经济复兴计划,德国奶牛的奶还是要挤的,但该喂的草料,一点也不能少。二战之后,美国给西欧大输血的“马歇尔计划”,不过是它的翻版罢了。斯特莱斯曼利用英美和法国之间的小纠结,不但化解了“鲁尔危机”,还给德国赢得了一个复兴良机。

道威斯计划的签署

法国人走了——那咱马上币制改革,1个新马克兑换1万亿旧马克,稳定经济,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从年到年,德国总共引进了亿马克的外资,其中长期贷款亿马克,短期贷款亿,其他各类投资68亿,有70%都是美国资本,这还不包括大量的物资装备和先进技术。同期支付的战争赔款,只有区区95亿马克。

德国因祸得福,到年,工业产量再次超过英法,成为欧洲第一,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生产热火朝天的德国克虏伯兵工厂

不过,协约国对于德国的经济束缚仍未放松,斯特莱斯曼并不甘心。年,他继续哭穷,要求更宽松的偿付政策。德国此时已成了美国资本的大市场,两国经济联系密切,在美国支持下,经过漫长的讨价还价,年6月,替代的“杨格计划”出台。

“杨格计划”对德国更加有利,赔付方式更加灵活,而且撤销了协约国的财政监督和经济管制,德国正式收回财政主权。一年后,协约国军队从莱茵兰撤军,终结了对德军事占领。

政策如此宽松,是美英法良心发现吗?

当然不!

因为斯特莱斯曼很早之前,就把牌局打到了东方……

04声东击西操盘手

两次世界大战中,两线作战都是德国的梦魇。不过没办法,谁让你不偏不倚,就在欧洲之腹,四战之地呢?

但地处“中国”也有好处,就是可以做天平,两边加码、两头下注。十月革命后,苏俄在世界上被孤立,和德国颇有些同病相怜,两国在年就签署了《拉巴洛条约》,进入友好互助的蜜月期。

苏德代表在拉巴洛会议上亲切交谈

斯特莱斯曼左手从美国贷来款,右手又积极促成对苏联的贷款,最高一笔就有3亿多马克。苏德经贸关系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不断升温,从年到年,德国始终是苏联最大的对外贸易伙伴。

在东线捞足了筹码,斯特莱斯曼转头来到西线,向英法吹风,建议签订一项“莱茵兰相互保证公约”,德国放弃对德法传统争议地区:阿尔萨斯和洛林的领土要求,大家划清界限、和平共处,条件是——请协约国清退在德国的驻军。

微妙的是,德国人的建议仅限于西线。而此前,法国人刚搞过一个“日内瓦议定书”,却建议:英法等国对东欧和西欧地区,承担同等安全责任。

一战后的欧洲形势

对法国来说,东西稳固,合围德国才是最妥当的;

但对英国来说,只要德法边界无恙,自己就能睡安稳,我家陆军又不强,哪管得了东欧那么远的事?

用时任英国外长奥斯丁·张伯伦的话来说:

英国政府永远不愿、也永远不能以英国士兵的骨头去为波兰走廊冒险。

后来二战时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在马奇诺防线后玩“静坐战争”,其实也是英国这一心态的体现。法国建议的“日内瓦议定书”,因此不了了之。

现在斯特莱斯曼送上门来,要把东西欧分开讨论,英国既能保证西线的和平,又可以解脱出来,无须承担东欧的安全责任,自然双手欢迎。斯特莱斯曼使了一招“声东击西”,向英国人暗示,一旦协议达成,德国将全面倒向西方,不再走亲苏的“拉巴洛路线”。

三十六计之声东击西

法国不知道自己已被孤立,还强势坚持,要德国做出保证,不得向东收复失地,必须维持现状的波兰、捷克边境。

德国人耍了一个小花招,说要不这样吧,我们和波、捷两国签订双边仲裁条约。在国际法中,仲裁条约不是安全保证公约,它没有安全保证国,只是暂时搁置争议,却没什么约束力。

用斯特莱斯曼自己的话说就是:

无论此类条约怎样大谈特谈和平愿望,而实际上……

不会真正阻碍我们,在东部边界问题上应该追求的政治目的。

当然,这也是德国给法国找台阶下。谁知道,法国敬酒不吃吃罚酒,那就别怪哥几个不客气啦……

05重整河山洛迦诺

和上次一样,德国人又把美国拉进来了。美国人给了欧洲那么多投资和贷款,最希望平平安安大家发财,现在英德伸出橄榄枝,法国人就是不接,美国只好给脸色了。

美驻英大使霍顿威胁道,凡是拒绝签署莱茵安全公约的政府,美方将不予贷款。

这一把就掐住了法国的脖子。

关键时刻,斯特莱斯曼突然出手,和苏联缔结了经济条约,进一步加强了双边经贸合作,摆出一幅外交转向,要和布尔什维克“哥俩好”的姿态,给西欧各国施压。

日内瓦的国际联盟总部

法国吃不住劲终于屈服,但又提出,我签字可以,你德国必须加入国际联盟,也就是那个时代的“联合国”,希望借国际组织的力量,把德国束缚住。

斯特莱斯曼一看好哇——那你必须承认我大德国是“正常国家”,而且,我还要“入常”!

经过了数不尽的勾心斗角,年10月16日,法、德、捷、比、英、意、波七国签订了《洛迦诺公约》,确定了德国西部边界,实现了欧洲和平,却又为德国日后修改东部边界,重夺但泽和波兰失地,留下了后门。

对此,斯特莱斯曼满意地说:

在洛迦诺,(德国)看到可以保住莱茵地区,并有可能在东方收复德国的领土。

上图所示,即为洛迦诺会议三巨头:德国外长斯特莱斯曼(左)、美国代表道威斯(中)、法国外长白里安

随即,德国加入国际联盟,还洗脱了战败国的身份,成为六大常务理事国之一(美、英、法、德、意、日),恢复了与列强平起平坐的大国地位。

美国因故未能按时加入国联,但是常务理事国的席位,仍然给她保留一席。

当然,英法也有自己的算盘:按照国联条约第16条的规定,如果苏联被指认为“和平破坏者”,各成员国就要承担起“采取惩罚措施”的义务。

——哥几个里面,数你德国挨苏联最近,到时候,就你顶缸了,我们一定在远方摇旗呐喊哦!

老谋深算,惯于声东击西的斯特莱斯曼怎么会上钩呢?为打消苏联的顾虑,转过年来的年4月,他又去和苏联签署了《苏德友好中立条约》,这便是最早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根据凡尔赛合约,德国不能发展军备,但却将飞机、毒气的生产,飞行员的训练,新武器的研发试验,全转移到好兄弟苏联境内,为日后经略欧洲,创造了条件;苏联也因此汲取了先进技术和装备,为日后卫国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历史就是这样微妙和黑色幽默,此是后话不表。

自然,为了安抚英法,斯特莱斯曼继续装孙子,他呼喊道:

在德俄战争的情况下,俄国兵就会席卷全德,而布尔什维主义将传播易北河。

一句话就是,我身子弱,挡不住,肉盾肯定做不成!

但是——小伙伴们也别不开森,一起发财还是可以滴。年9月,斯特莱斯曼和法国外长白里安会谈,提出用德国国家铁路债券来支援法国财政,两国冰释前嫌,随后签署了“国际钢铁协定”,抱团一起发财。

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

今天欧盟的前身欧共体,最早就是在二战后的年,法国、西德、比利时等国组织“欧洲煤钢共同体”,一起抱团发财开始的。

这也真应了《圣经》里的那句话:

已有之事,后必再有,

已行之事,后必再行。

太阳底下无新事。

06未了生前身后事

斯特莱斯曼的能力和功绩不亚于俾斯麦,无愧为一代德国战略大师,但远不如铁血首相名扬天下,这与他过早的逝世有关。年他担任政府总理,不久过渡政府解散,改任外交部长,直到年10月去世,时年仅51岁。

这不禁令人浮想联翩——

如果斯氏还活着,德国还会在年大萧条之后,快速纳粹化吗?

德国人还会不会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他和法国外长白里安首创的“国际钢铁协定”,会像二战后的法德“欧洲煤钢共同体”那样,一路发展下去,变成白里安所设想的“欧洲联邦”或是“欧盟”吗?

那么元芳,你怎么看?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位比肩俾斯麦的战略家,玩转英法美苏,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