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敦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吴伯凡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什么越来越多
TUhjnbcbe - 2021/8/5 17:12:00
A

BOUTBEAUTY

关于研究君

每天精选深度互联网业内文章、收集最新互联网业界资讯、移动互联网报道、研究、服务为己任的第三方行业研究机构。

亚当?斯密认为,一个美好的社会,首先要分工明确,每个人各自为自己的利益去努力会自动促进公共利益,这是《国富论》的一个基本原则。每个个体都为自己谋利益的话,会产生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调配一切。

一切都有序进行,但是他后来发现有一个问题,个体纯粹只为自己,不管别人的话,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警惕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越来越多

亚当?斯密《国富论》的观点,在今天,就导致越来越多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是根本不会管别人的,每个个体都会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市场这只看不见得手是失灵的。

有一个关于灯塔的例子,非常形象。灯塔肯定是有用的,但存在搭便车的问题,反正每个人都能看到灯塔,用完就走了,你也用不着去交钱,而且你自己不想去交钱,但如果这样的话,谁来修灯塔?这又把个体之上的利益诉求提出来了,经济学一直在纠缠这个问题。

在产品层面也是一样,如果说每个人都谋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比如我生产一个热水器或者是耐用消费品的话,我就不想它耐用。但是对于购买者来说,肯定是希望产品是耐用的,坏了修一下继续用。

苹果就是如此,只要发布一款新的手机就更新一次软件。导致一些早期的机型无法使用。系统原来是够用的,旧的操作系统和耗能是匹配的,然后新的那一款操作系统跟新的东西是匹配的。但是新产品发布之后苹果还通知你更新,你只要一更新,就不够用了。这就是要强制折旧,强制报废,这就是解决不了的问题。

用同理心战胜人性的自私

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用什么东西来纠正?亚当?斯密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同情共理心,就是道德和情操。他首先提出了问题,而且他自己特别在乎的是《道德情操论》这本书。有的学者认为,斯密的经济学其实就是伦理学。什么叫伦理学?伦理学就是讲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他的经济学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

无独有偶,最近看到微软CEO纳德拉的一本新书《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这本书里提到了纳德拉让微软重生的秘密武器之一:同理心。从美国到中国,科技圈里很多人都在谈论这个概念。

同理心是什么?假设你看到一个婴儿在地上哭,你会怎么办?把婴儿抱起来,这就是同理心。

纳德拉的儿子患有先天性脑瘫,在照顾儿子的过程中,纳德拉逐渐建立起了强大的同理心。他认为,照顾和帮助那些无助的人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另外一个世界和发现自己的另外的一面,就是让自己能够拥有一种东西。跟正常人打交道,你往往是不太需要同理心,因为他会主动表达他自己。但是对于一个特别无力的人,如果你不能全身心地,全心全意、尽心尽力地去帮助他,他完全是无能为力的,他会把你的这种无力给激活,所以同理心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洗礼,精神洗礼。

佛教和印度教、基督教从某种角度说是相通的,施者比受者更有福。就是“给的”这个人,比“被给的”人更有福。

罗振宇讲,他鼓励女儿养植物而不是养动物,因为植物不会说话,什么都不会。你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可能把一个花养好。动物是善解人意的,它不挑战你的同理心,这是很重要的因素。

过去,我们喜欢把科学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但是现在大量的关于智能的研究证明,人工智能绝对不是一个技术问题,你要不了解同理心的话,是根本不可能设计出一个好的产品。所以今天,人文科学领域里那些原本很软的东西越来越硬了,在智能时代,其实核心就是一个hardware(硬件)和software(软件),还要加一个就是Empathy,就是同理心。

在智能时代,很多我们过去不太在乎的一些东西,现在必须要重视。因为机器跟人最大的不一样,它不是帮你,不单纯的线性地执行你的命令,而是它要跟你之间产生一种视野共享和那种非直接命令,非监督性的执行,满足你的需求。

过去电脑满足需求很简单,人跟机器互动,就是我输入它,它输出。那种就是非常低级的互动。什么样的互动是高级互动?比如乾隆每次突然想到一个事要干的时候,发现和绅都给他干好了。这个就是Empathy,同情共理心。

人工智能就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同理心成为受到社会广泛

1
查看完整版本: 吴伯凡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什么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