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别无所好,所好的只是书”——这是亚当·斯密在向他的好友“卖弄”自己藏书时,对自己的形容。
而作为伟大的经济学家,斯密的书却为人类认识世界拓展了一个全新视角。在人文社科领域,没有人不知道亚当·斯密,可是对于他的生平、思想产生背景以及影响都不甚了了。很大程度上,亚当·斯密成为了一个课本中的人物,他的思想常被人当做武器,用来保护自己或者攻击他人,进而成为一个符号化的人物。
然而,亚当·斯密究竟为何在当时存在争议?又为何至今令人无法忘怀?
这可能要提到他著名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在书中,斯密将人类社会的发展按照生产方式依次分为游猎社会、畜牧社会、农业社会、商业社会。而商业社会最大的历史进步在于形成了一个人人可以在其中进行交换来满足自身需要的市场,通过市场交换而得到的价值,以及价值的溢出效应,人们在社会层面实现了平等的诉求。可以说,斯密深刻的把握到了时代的脉搏,同时历史发展的过程也证明了斯密理论的正确性。完善的市场和有序的交换,会提高整个社会的财富,国家要以法律的形式来保证交换的公平,这也就是现代经济学中常说的帕累托最优——在所有人的情况没有变坏的情况下,有些人的情况变好了。因此,当我们今天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才知道斯密对于人性、对于人类社会的诸多真相有着深刻的洞察力。而阅读今天我们所推荐的《亚当·斯密传》,无疑可以了解亚当·斯密这位思想巨人的生平轶事,同时探知他广博的思想以及对于后世的影响。对于斯密之后的经济学家们来说,他是绕不过去的高峰。想要弄清人类社会真实的运作规律,人们需要一遍又一遍的回到斯密那里,聆听他的教导。我们为什么如此需要被“点赞”?
阿夫纳·奥弗尔曾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