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国早期翻译家、铁路专家、爱国人士、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者
近日山东大学马列学院孙教授提供信息:早在晚清时期就有一些中国有识之土侯皋生等翻译了马克思主义著作《社会主义》其中侯皋生先生翻译质量最好。经査阅北京大学年编纂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专著《马藏》记载:侯皋生先生年在留日期间从日本学者村井知至的日译本翻译了《社会主义》中文版。向国人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比俄国十月革命早了十五年,比五四运动早了十七年,比陈望道翻译共产*宣言》早了十八年。
侯士绾先生(字皋生)年12月15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城内驳岸上5号书香门第。
年秋考入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年中院*治专业毕业。
年——年间由南洋公学选送日本东京留学,据辽宁大学历史学院董说平著:《清时期日文史书译介活动及其特点》一文中介绍:侯士绾先生留日期间翻译了两本历史著作,向国人介绍先进科技知识和民主爱国思想。一是翻译了日本学者浮田和民所著《史学通论》,译本中文名为《新史学》,译作者署名:候士绾,在留日学生编辑的《游学译编》年第3期发表,该文並在中国上海正式刊印出版,广泛用于新式学堂教材。是翻译了《社会主义》,向国人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以及翻译了宣传科学救国的《海*第一伟人》。年2月14日专程从东京到大阪考察大阪万国博览会。因为宣传民主爱国思想,年底返回中国,回南洋公学高等预科继续深造。侯皋生(士绾)先生年初在南洋公学高院期间曾与李叔同等同学一起演出时事新剧。参见中国戏剧史稿及南洋公学大事记。
年夏又受南洋公学公派至欧洲比利时留学,同行者有程文勋、张肇桐、王寿祺、张保熙等师生十二人。
见年版《上海交通大学40周年纪念刊》及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挡案馆提供的南洋公学年赴欧留学师生合影照片。
年4月乘坐德国北部公司撒克逊号商船从上海吴淞口出发,历时四十多天,经台湾海峡、登香港、过南海、进马六甲海峡、在新加坡、槟榔屿和锡兰上岸,横跨印度洋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在地中海意大利那不勒斯稍作停留后、穿越直布罗陀海、沿大西洋一路北上,到达比利时安特卫普港登陆。见《侯皋生先生遗诗》。
年——年间先后在比利时鲁大学、列日地质冶金大学学习地质和矿山开采、治炼、铁路建设和管理等科技知识。见《锡金游庠同人自述汇刊》及侯皋生先生诗稿之三十自述八首等年冬学成回国,经德国、法国、瑞士、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中国东北等地横跨欧亚大陆回到中国。见《侯皋生先生遗诗》相关诗篇介绍。年起先后在北京、汉口等地从事铁路建设、管理工作,曾任京汉铁路工程师、机务处长等职。见无锡市地方志办公室《无锡地方资料汇编》第八辑第33页《无锡的早期出国留学生》等历史档案。年参与中英法德四语对照铁路词典编纂工作。
年武汉沦陷后,拒绝为入侵者工作服务避居上海法租界,潜心翻译、研究法国文化作品,编铁路技术著作,据侯文珍回忆:完成了雨果文集铁路技术专业等法中文本的文稿翻译,部分文稿抗战胜利后曾经委托他人出版,因为发生战乱,翻译稿不知去向。并且精心研读中国古文诗词,与杨荫杭(字补塘)先生等爱国人士常常在复兴公园会面。见钱钟书夫人杨绛女士《回忆我父亲》杨补塘先生一文。
年——年应邀回乡参加无锡市人民*治协商会议,积极为新中国建设参*议*、献计献策。
五十年代期间经常与*协同仁、社会贤达侯保三、吴启瑞、杜掌如等参观工农业生产建设,吟诗作对,年无锡市整合惠山古镇私家园林为锡惠公园建成后,受人民*府委托为锡惠公园景点题写並采用了十一幅楹联。
年冬天在无锡驳岸上寓所平静逝世,享年八十虚岁。葬无锡惠山二茅峰下桃花坞明代著名文学家邵宝墓东南侧。侯老一生著述顺多,涉及马克思主义、科学救国、民主爱国、科技管理、铁路技术、法国文化、中国古文诗词等等,可惜大部分手稿在文化大革命及战争年代中散失,仅有部分诗稿存世。
搜集、整理侯皋生先生史料经过:
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照顾年逾七旬的侯皋生次女侯文珍(终生未嫁、无子女、无工作、没有生活来源,是我内人的姑姑),我们全家搬到驳岸上老宅与二姑共同生活。有时二姑和周边邻居、族人会讲述一些侯老先生的故事,遂产生收集、整理侯先生史料的想法。
然当时工作繁忙、生活窘迫,没有系统收集,道听途说而己。
八十年代末在图书馆査阅到无锡市、县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的《无锡地方资科汇编》第八辑中证实了侯先生的留学经历。年笔者公派至中国人民大学进修期间,利用难得的星期休息日,到邻近的北京国家图书馆查阅资料,当时尚未实现数字化管理,整整一天在成千上万的图书中如大海捞针般,一无收获。
年前后在网络上获悉:辽宁大学历史学院董说平教授著《晚清时期日文史书译介活动及特点》一文中提示:“侯皋生先生翻译了二本历史著作,其中一本是介绍民主、自由、新*体的《新史学》,指出该译文刊登在留日学生主编的《游学译编》第三辑,原著收藏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未提示另外译著的情况。托在北京的亲友前往北京师大图书馆査阅,经查只査到检索目录,未见实物,原著估计已在文革中散失。后来在我的好友、市地方志专家郁有滿先生的帮助下,见到了清末民初上海版的《新史学》影印件,确认了《新史学》的译著的存在。但是仍不知其他译著的下落。
年秋,笔者夫妇前往日本旅游,笔者年轻时曾自学日语二年,稍懂日常日语,旅途中放弃随团观景机会,脱团考察了东京新宿早稻田大学旧址;在大阪道顿堀景点,租用了一辆公共自行车,骑行考察了年日本大阪万国博览会旧址,当年天王寺周围是大阪城外的一片荒野,如今天王寺周边已发展成了繁华的道顿堀、心斋桥商业中心。侯皋生先生至年在比利时鲁汶大学留学期间,曾经在布鲁塞尔郊区的矿山、列日钢铁厂的高炉实习,乘坐火车游历欧洲大陆。长达七年欧洲留学,精通法、德、英、俄等外语。年侯先生长孙女的女儿全家游学欧洲,专程绕道前往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菜茵河畔治金城市列日,鲁汶大学旧址考察,经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除鲁汶大学图书馆残存外,其他建筑都为新建,面目全非。
年5月4日,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项目:北京大学编纂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专著《马藏》正式出版发行。其中收录了侯皋生先生在年根据日本学者村井知至翻译的《社会主义》中文版,並对侯老先生的译作水平作了较好的评价。
由于笔者在搜索侯老史料